专题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永利14m官网登录入口 “两学一做”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两学一做>系列讲话>详细内容

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九个关键词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17-09-08 18: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确立了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其中的就是习近平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它是高扬于党的旗帜上鲜明的时代标识,它是十三亿多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强烈愿望、最大共识,它凝结为当代激励人心、震撼人心、一呼百应、万众一心的三个大字:中国梦!

人民夙愿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人民的夙愿,人民的初心,即拯救中华、振兴中华之心。成功要以“百年”度量,如果说辛亥革命前的一百年,中华民族陷入悲惨沉沦之境,那么辛亥革命后的这一百年,中华民族则是在艰难曲折中昂扬奋起。 “最后成功之一日”,就在今后的这一百年里,而成功的密码,就在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矢志不移的民族复兴追求与梦想——中国梦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复兴思想,集中代表了人民的选择和夙愿,人民的意志和决心。

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全面向前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具备坚实基础,拥有无比信心”。机遇,常以偶然性的形式出现,稍纵即逝,但其中蕴含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放眼世界,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一些国家抓住机遇走在前列,一些国家痛失机遇被动落后。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尽管当今世界大局多变,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没有变。“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政党担当

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党为国家和民族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需要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不同时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我们党努力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注重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党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坚持拒腐防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道路选定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哪里?究竟“怎么样才行”?当代中国知识精英,有过多少傍徨、探索和选择。一代接一代思想者前仆后继、殚精竭虑、艰苦探索。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列主义这个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但是,有了马列主义、有了党,探索历程依然艰辛。党起初由于缺乏革命经验,照搬马列书本和苏俄模式,走“城市中心论”道路,中国革命损失惨重。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探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铭记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文化根基

习近平说,“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中国梦,梦有根——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的根。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根,滋润于“慎终追远”,是为了今天,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稳住脚步找到魂。根,深植于敬畏之心。人要有敬畏之心。共产党人不敬畏神灵,但敬畏历史,敬畏先烈,敬畏人民。因此,人民才对共产党人“譬如北辰,众星共之”。中国梦,基于“文化自信”;梦有根,来自“文化根基”。

战略铺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提出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相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三大战略举措,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继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步一步走来,走得坚实有力。

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现在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党的十八大正式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从必要性到可行性,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凝聚共识到自觉行动,从先进的觉醒到全民的迈步,是一个伟大的飞跃。

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成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族复兴的伟业之所以能席地而来,浩浩荡荡,就是我们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力量凝聚

实现中国梦,需要汇聚磅礴力量,共襄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欲事立,须是心立。立众心,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离德,要向心、同心、齐心,固守圆心。同时,要把包容的多样性半径尽量拉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既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又充满活力,万众创新。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总之,“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用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贡献世界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中国的和平基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活、放大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大国崛起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以“和”为贵、和平发展的最好例子。 “一带一路”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承载着沿线各国的发展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核心意涵,来自一个伟大民族的“千年一叹”,来自十三亿多中华儿女的“不忘初心”,来自一个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千锤百炼,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奋进,来自伟大中华民族对伟大复兴的梦寐以求、志在必成!

(作者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参考文献】

① 《习近平: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新华网,2017年7月27日。